演奏奏中形神关系

我对葫芦丝吹奏中形神关系的浅见

作者辛歌

学习葫芦丝有段时间了,下面是我对葫芦丝形神关系的一些理解,希望能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大凡一种器乐演奏,都具有“形”和“神”两种元素,葫芦丝也不例外。“形”是“神”的载体,“神”是依存在“形”里面的。

准确把握“形”,即正确掌握吹葫芦丝的各种技巧。这是基础。因为每一种技巧在它所处的旋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表达一定的情感、情绪或氛围。比如:吐音(T、TKTK、TKT)、颤音(tr)、波音、强音(﹥),一般表达热烈欢快的情绪;滑音要求将所标的音符吹奏出“柔”“软”“滑”之感 ;一些特殊符号,如三度颤音,它表达了特定的意境,《牧歌》、《春到草原》等乐曲引子中多处运用了三度颤音,展现了一派蓝天白云一望无垠的草原风光,三度颤音也是马头琴、竹笛、二胡等民族乐器演奏蒙古风味乐曲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手法。

学会分析乐曲的内在感情和意境,即分析乐曲中的“神”。任何一首乐曲都是“形”和“神”的统一,有其“形”必有其“神”。我们对于作曲者的生平、简历,乃至心路历程都要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便于我们在作品中寻找作曲者所表露的心境、流露的情绪,进而深刻地领会这首乐曲中的“神”。

分析领会乐曲中的“神”可以从整体——局部——再整体的步骤来进行。整体:乐曲总的基调是什么?所表达的基本感情是什么?局部:分段进行分析。比如引子表达什么意境,慢板表达什么感情,行板、快板又表达什么感情。再整体:将各个局部的分析结果归纳综合,修正、充实前面整体所分析的内容,使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产生一个飞跃。通过上述的分析,最后还必须将这些“神”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就好象演员进入角色,忘记了自我,那么在演奏时就能比较完美地表达出乐曲中的“神”,即做到了“情吹”。

王厚臣老师的《灞柳情》,打破常规,在乐曲中注入了“秦腔苦音”这个“形”,这是个很有生命力的“形”。《灞柳情》通过这个“形”,表达了一种悲伤凄婉的情绪,给人以巨大的震撼。秦腔大体分为“苦音”和“花音”,“花音”主要表现欢愉快乐的情绪;“苦音”则主要表现悲伤凄婉的情绪。“花音”多用“3”和“6”,而“苦音”多用“7”和“4”。纵观《灞柳情》全曲,共有597个音符,“4”和“7”则用了122个之多,难怪乐曲的旋律悲情十足。上文提到要宣泄一种情绪,表达一种意境,必须要找到一种最适合表达这种“神”的“形”。那么要比较完美地表达《灞柳情》的悲情,最适合的就是运用“腹震音”。

乐曲一开始就来几个强烈的音符,犹如秦腔中的“叫板”,引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场景:一个饱受封建婚姻迫害的女子悲情满腔,嚎啕大哭。引子的中间至尾部突显了“7”“4”两个音符,加上“腹震音”的运用,体现了女子悲痛欲绝哽咽抽泣到泣不成声的全过程。

乐曲的第一段是慢板,充分运用“腹震音”这个“形”,展现女子伤心地诉说不幸婚姻的场景,尤其是第一段的最后六个小节细腻传神地刻画出女子边抽泣边诉说的形象,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乐曲的第二段是快板,充分运用了16分音符和“双吐”这两种“形”,把女子决心反叛出逃、一路爬山涉水风雨奔波的场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悲愤情绪达到了高潮。

乐曲的第三段还是突显“7”“4”两音符,加上强烈的腹震音,表达了女子誓与封建势力抗争到底、勇于追求自由光明的心情。整首乐曲情感跌宕起伏,节奏快慢相间,轻重缓急错落有致,乐曲中的“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内在力量,可谓葫芦丝演奏曲目中的上乘之作。

分享 :
限时免费
立即开启线上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