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游之一———游园识葫芦
假日几位好同学到访,聚侃了一上午后,我提议到郊外的森林公园看看,几位懒惰的同学知道我是个很能折腾人的人,只好顺我意,随我同行。
位于近郊的森林公园园内面积不大,却花红叶绿、蜂飞蝶舞、雀鸟啁啾、游人安闲,整园一派和谐优美的亭园景色,充满诗意、令我假想。那多姿的玫瑰园里数十个品种的玫瑰姹紫嫣红,香飘四益;葵园里四个方阵,不同品种的向日葵蒸蒸向阳;相思栅里的“相思绳”低垂着挠人脸颊,有如“万条垂下红(绿)丝绦”牵动着我“廉价”的柔情。而最令我注目的是瓜园里的瓠瓜(葫芦),瓜园里各种不同形态的葫芦使我感到趣致好玩。一个个、一双双“不知葫芦里的买什么药”,外表却惹我喜爱。我手中的相机在不停的拍着,同学也不停的叫喊我说:“快来拍这个;这一对更好;这里面有更好看的,快来。”在我眼里满身茸毛的小葫芦精巧别稚,光滑的大葫芦形态优雅。我找来一位园艺人员,一样样的问,一样样的拍,记录着不同体态的葫芦品种和名称。有着一条细细长长圆柄,下面连着一个圆圆球体的叫油槌葫芦;顾名思义的疙瘩葫芦,整个芦体疙疙瘩瘩的,丑来也惹人喜爱;颈部有20公分长,芦身椭圆、硕大的叫长颈葫芦;芦身带花白斑点,柄长有芦身二、三倍的,整个形体像古代兵器中的狼牙棒叫棒槌葫芦;平常我们餐桌上常吃的圆筒状、样子憨厚可爱的莆瓜原来是属于葫芦科,名叫菜葫芦。还有些长着纤长瓶颈的葫芦让巧手的园艺师们趁瓜细嫩时令二个以上葫芦的颈部打结,成熟后能成为绝妙装饰品称馆结葫芦等等。
据说古书有很多对葫芦的记载。“匏、瓠、壶、甘瓠”指的均是葫芦。从前的“壶、卢”本为两种装酒、装水、盛饭的器皿,因葫芦的形状和用途都与之相似,所以人们便将“壶、卢”合为一词,以之为此植物的名称,而“葫芦”则是俗称,并不符合本意。但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约定俗成的把“壶卢”写成“葫芦”,如现在是文字写成“壶卢”反而让人感到莫明其物了。
葫芦是食和用并存的作物,是人类种植和利用最早的植物之一。过去一直都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印度与非洲。但据可查的考古资料中记载,亚洲的中国、泰国、南美的墨西哥、秘鲁、非洲的埃及都曾出土过石器时代的化石葫芦,甲骨文中最早就有葫芦形状的文字。在我国的葫芦艺术文化史中,葫芦更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因其有谐音“福禄”,人们常用之悬挂在家中作厅堂陈设、案头清供,用以避邪、招财进宝等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出现葫芦鲜活逗人的形象。同时葫芦因其味甘美,也是日常餐桌上的佳肴,并有利尿去水肿的功效。普通的圆葫芦和丫腰葫芦因其皮硬和食之带有苦味,从前人们也用之晒干做各种容器。
葫芦一直在我印象里有着小葫芦内大乾坤的神奇。从小常看的图书和动画片《西游记》中的魔头命小妖精棒着宝葫芦去降伏孙大圣;神话故事里的太上老君用葫芦来装炼好的金丹;济公背着的葫芦有永远喝不完的酒;杨州八怪中的铁拐李漂洋过海,身后的宝葫芦内装着各种仙品,怎样都能令其逢凶化吉;年画中的寿星公柱杖上挂的小葫芦以致从葫芦内诞生的炼石补天的女娲娘娘等等,葫芦在我脑里是一种传奇的化身之一。
葫芦因体形优雅可爱,观赏性强一直是制作工艺品的上好材料。据说北京故宫博物馆所收藏的葫芦工艺品也有不少。当今,随着人们审美的进步,文化修养的提高,收藏品赏的多元化,葫芦工艺品也成了收藏品中的一大门类。近期在央7台农科节目中也看到过的,介绍兰州百年种植葫芦、雕刻葫芦的历史和今天兰州的葫芦产业。工艺大师们把小葫芦推上了大雅之堂,用针刻、线描、镂空、浅雕、烙画、彩绘等。使葫芦成为了旅游休闲、家居装饰、服装佩饰、儿童玩具、收藏把玩的上好品类。其画面有吉祥画、年画、佛象画、古诗词、山水、生肖、人物、脸谱等等。产品行销海内外。古代,人们就有用葫芦作音斗来制作乐器,《三字经》中有:“匏土革、木石金、与丝作、乃八音”葫芦就是原先的匏,作为乐器排八音之先。聪明而又能歌善舞的傣族人用葫芦和竹管制作的乐器“葫芦丝”,奏出了不少广为流传的民族音乐,如《月光下的凤尾竹》及《情深意长:中国民族音乐》等等,迷倒了不少民族音乐爱好者。
从观赏植物,认识葫芦中,我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从深入了解葫芦文化,拓宽眼界中,我品味出生活的精彩,假日在这郊外的小公园里游玩,能看到不少充满灵性的鲜活植物。真不虚来这小园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