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吸
所有管乐演奏,都首先涉及呼吸问题,管乐演奏素来讲求“气、唇、指、舌”四大要素,“气’是管乐演奏要素之首。其实,“气”不仅是初学者最容易遭遇的困难,而且到最终你能演奏得多好,也还是一个呼吸问题。因为以后所有的问题,都与呼吸有直接的关系。
呼吸方法错误是最常见的问题,部分初学者运气好或能顺利侥幸过关,但总有许多人碰到困难,这足以困扰他多年。当然,教师引导得当能让绝大多数的学习者避免这个困难。以下谈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巴乌演奏,而且适用于所有的管乐演奏。
在此谈一些注意要点:
1.初学者在最初1个月的学习中,不应使用全部的肺活量来呼吸,这样做很容易导致不必要的紧张和错误。
建议初学者开始只使用一半的肺活量。我们平时的日常活动,如走路、说话,大家都不会注意到呼吸;这是因为要维持我们生命的最低呼吸要求是不大的,所以这种呼吸方法是很自然的。演奏时的呼吸当然不同了,动静大得多,最终可能会用到几乎全部的肺活量,所以刚开始不宜明显增大肺活量,应该从比自然肺活量稍微多的呼吸量开始,在正确的前提下,逐步增长肺活量。
2.把呼吸过程讲解得太多、太详细,也容易导致紧张和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会走同手同脚,但在军训中常常见到。一般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才会容易产生这种动作失调的问题。所以要尽量鼓励以自然的方式,在教师引导下,用模仿和想象来自然形成正确的呼吸方法。科学地讲解横膈膜的运动等原理是有必要的,但最好在正确掌握呼吸方法后,为进一步学习提高掌控能力,自如地运用呼吸时再谈到。
3.想象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管乐呼吸的困难在于它和普通的生活呼吸方法是不同的,一般的生活呼吸都是胸式呼吸,而管乐演奏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的,很难体会,最好使用想象力将生活呼吸自然引导到正确的管乐呼吸方法上去。
想象的办法是很多老师也用到的,但有人说管乐吸气像“闻花香”,这并不很准确,因为闻花香只是用鼻子呼吸,这和我们要求的口鼻齐吸是不同的:其次,让初学者闻花香实际还是胸式呼吸,不会变成胸腹式呼吸。“剧烈运动”的比喻也不可取,这种呼吸的强烈程度是有一定可取性的,但与其是让学习者体会这种不常用的呼吸状态,不如让他用想象的方法自然改变生活呼吸状态效果更佳。
首先让学习者体会“划船”式的“反呼吸法”。具体做法是吸气时感觉气息是从腹部开始向后运动到背部,一直到头顶,呼气时气息再从头顶向前运动到胸部,并落回腹部,整个运动方向就好似在划船,双手向前推动就是呼气,往回拉就是吸气。这种想象有两个好处,一是学习者能首先开始正确的呼吸姿势,动作也比较大,有利于正确引导呼气,二是以后的演奏有比较自然协调的身体动作,台风也比较好。
比喻的方法很多,一种失去引导效果,还可以再换另外的比喻。比如,我们还可以将呼吸比拟为游泳,呼气手往外往前推动,吸气就好比是往两边滑动,还可将呼气比喻为往前推开窗户,或比喻为“叹气”。
这些圆圈运动方式可以说是最正确的原始呼气方式,它的运动循环比较短,所以在学习者掌握这种基本方法以后,就可以建议他在呼气开始后,将这种“向前画圈”似的运动轨迹打断,在胸腹的部位分别向左右运动开去,就能发出稳定悠长的长音了。这样的长音音色是非常宽厚、自然甜美的。
4.先学呼气,后学吸气。、放松与呼吸
(1)身体平仰在床上,全身心放松。双手放在腹部上,自然呼吸,此时就会感觉到腹部随着呼吸而自然起伏,这就是我们吹笛子时需要的腹式呼吸。
(2)身体站立持笛吹奏,一定要和平仰在床上的呼吸感觉一样。此时最容易紧张的部位在双肩,要有意识使双肩放松垂下,身体重心尽量移向身体下面的腿部。吸气时千万不可挺胸耸肩,一定要涵胸(双肩放松下垂时的状态就是涵胸状态)。
(3)正确的感觉:呼吸时全身唯有腹部随呼吸而运做。吸气时腹部自然鼓起,出气时腹部自然回收,呼吸时的力点始终在腹部。
(4)提醒:感觉气息不能够沉下腹部,一定是双肩没有放松下沉及胸部在挺。切记不可用力把气息往下沉,要把感觉集中在放松上半身,上身松弛必然导致气息自然下沉。
二、口腔的畅通
(1)双唇自然闭合,在口腔里做“呵欠”状,摸摸你的喉结就会发现它已下沉,此时的口腔状态就是我们吹笛子需要的打开状态。我们在打“呵欠”时,咽腔的上部位是向上提起的,咽腔下部是沉下的,由此咽部形成了一个圆,这就是我们寻求的理想气息通道。呼吸时喉结要下沉,咽腔上端的小舌头同时向上提起。其实这种状态就是打“呵欠”时的状态。
(2)正确的感觉:无论吸气或出气,咽腔始终是“呵欠”状,也就是说,怎么吸气就怎么出气,咽腔状态要一致不变,这就是“通”。试试在张嘴打“哈欠”时吸气,你会感觉到耳朵里会有“砰”的响声,这就是口腔彻底打开的感觉。
(3)提醒:吸气一定是用口腔吸气,如果鼻子仍能吸气,说明你的口腔还没有彻底撑开。试试在“呵欠”时用鼻子吸气,由于小舌头的提起封闭了鼻管的进气通道,此时鼻子根本不可能吸进气的。而我们恰恰要在“哈欠”状态时进行吸气,所以只能用口腔进行呼吸。
4)补充:舌头的形态。舌头随下牙床而下沉,舌面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凹状,这就是所谓的舌管通道。舌管的作用被很多演奏家所忽视,它对气息的畅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风门的形成
(1)自然闭合嘴唇,有意识使下牙床下掉,在此状态下发“扑”字音,这就是正确风门的形态。
(2)正确感觉:下牙床沉下去时,喉结也会同时下沉。仿佛口腔里含了一口水。口腔内有空间感。
(3)提醒:嘴角不可向两边用力拉,吹奏时尽量忘掉风门的控制与存在,只想到口腔内部的撑开感觉即可,因为风门的大小变化是随口腔的大小变化而被动变化的。凡是口风紧的演奏者,一定是腹部没有控制力;反之,口风松弛的演奏者,腹部必然有所控制。切记:风门只是气息的通道而已,改变气流的因素在腹部。掌握了腹部控制气息的能力,风门自然就会松弛。
呼气一般都比吸气更容易正确掌握,应该先学会呼气,吸气先吸少点,呼气方法掌握了,吸气方法的掌握也就不远了。
5.平稳的长音是比较难练的,建议经常使用“四短一长”的长音训练方式。(如谱例1) 谱例1
一般学习者刚开始练习时,是很难第一次就直接准确发音的,通过数次重复,提醒他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的习惯后,他会自我调整到最佳状态。
二、唇的训练
唇的训练主要指训练提高发音准确性的嘴唇力度控制,三度一一八度的音程训练的解决的主要方法。吹奏跨度大的音程,能体会到不同音高的嘴唇松紧程度,还能同时训练到运气力度,气息方向变化的准确程度等多种内容。训练中最好也用多次重复同一音程的方法,能提高学习者的练习注意力。
谱例2
训练应该就像进实验室一样,没有练习目标,就宁可不吹,专注地进行训练能事半功倍。多次重复训练相同动作的重要性和乐趣在各种训练内容中作用都是极其大的。
三、手指的训练
手指的训练问题有很多要求,但手指如何能运动自然和快速是大家注意的焦点。
1.手指的速度可以由以长音为基础的打音训练得到解决,需提醒学习者注意力只能放在长音和手的支撑点上(支撑点即除了正在打音的那个手指以外的其他放在巴乌上的手指)上,少想正在打的手指有利于让它自由潇洒地运动。可以比喻为用锤子敲铁钉,放松的手腕和手指能让整个动作协调、准确。
2.手指的速度不是初学时最重要的问题,初学时一般要尽量放松(放松本身就是初学时的主题),不要达到最高速,最多达到最高速的80%就可以了,要充分放松手腕和手指。只有完全正确掌握手指的运动后,才能提速。提速时就需要你适当地增加一点儿手腕和手指的紧张度了,这样才能达到你能达到的最高速。
四、舌头的训练问题
1.舌头的训练主要是集中在单吐和双吐技巧上,三吐在巴乌的演奏中运用不多,吐音也有一个速度问题,和手指的要求相类似。要注意轻松和慢速训练能让你正确,正确后适度的紧张能让你真正快速起来。
2.清晰度问题是演奏吐音时,运用舌头的部位问题,应该尽可能的运用舌尖来运动,舌头其他部位应该尽可能放松平躺在牙床上,但要注意演奏吐音时嘴唇比演奏相同的长音要稍微紧张一点。
五、部分技巧问题
1.半孔演奏技巧
半孔是比较高难的技巧,能演奏出一些正常全按指孔没有的音;而且,运用得好,音准比叉指手法更准;同时,半孔是滑音技法必须掌握的前提技法,一般某一指孔与高音的关系是大二度的指孔都应该掌握这种演奏方法。
具体演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一般我们持巴乌的双手都是像握着一个鸡蛋一样是圆形的,按半孔时可以将需要的手指单独翘直,这样就自然按住了指孔的内半孔,放开了外半孔,按放的高低距离用听觉来调整,音偏高了就压低一点,音偏低就抬高一点,这种方法适用于使用在指孔距离窄,难于左右移动手指的时候:第二种方法是向高音方向平行移动手指,用听觉调整滑动的左右距离,音偏高就少移动一些,音偏低就多移动一些,这种技法适用于演奏滑音技巧需要按半孔时使用。两种方法都应该掌握,要分别练好。
2.滑音
滑音是巴乌演奏必不可少的,一种非常有韵味的演奏技巧,单独手指或单组手指(多个手指同时移动)的移动训练是需要耐心仔细地来训练的,移动的方法是单个或同时左右移动。上滑音向高音方向移动,下滑音向低音方向移动,复滑音按需要的方向开始移动,然后再回到起点。
这种滑动技法很多人只是简单的左右运动,其实准确地训练,并不是平行的左右运动,而是单个手指或多个手指同时的划圆圈运动,上滑音顺时针运动,下滑音逆时针运动,在指孔上方划一个小圆圈。特别要注意的是,下滑音更难掌握,要多练才能和上滑音一样自然流畅。
六,乐感和韵律
最后谈到乐感,是因为很多学习者在相对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中常常忽略掉乐感问题,失去这个必须时刻关注的训练目标是很不应该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不要忘记了我们学习的最初目的,就是要有乐感和韵味地演奏音乐,得到欢乐。其实,一个简单的长音也能演奏出富有乐感和韵味的乐音,我们要养成这个良好的习惯:就是一开始吹奏就要演奏出优美的乐音。
当然在乐曲演奏中,乐感和韵味就更重要了。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演奏出乐感来,或者不懂演奏出乐感,具体需要去做些什么,只知道笼统地说演奏出乐感就是吹出音乐感觉来,其实乐感和韵味也是可以比较精确地说明的。
乐感可基本概括为强弱控制和音色控制,主要是强弱控制。强弱不是大家习惯认为的那样,以小节为单位去看,2/4拍就是“强、弱”,3/4拍就是“强、弱、弱”,4/4拍就是“强、弱、次强、弱”,这只是节拍自带的强弱概念,如果谁真要这样处理强弱,除非是一些节奏感强的简单儿歌,不然会明显破坏音乐的完整性。真正的强弱控制应该以乐句为单位来处理,在一个乐句中,音符的走向是向高音发展,就应该强起来,反之,则应该弱下来,这是一个基本的处理原则。这个基本原则,再结合附点、切分音等特殊节奏音型自带的强弱关系,灵活处理后,就适用于大部分情况。当然,这种规则不是绝对的,作曲者的意图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不是音符向高音流动就一定要强,或许作曲者偏偏要求这里要减弱,所以谱子上的各种提示是具有绝对权威的。了解了这一点,学习者可以很容易地吹出有乐感的音乐来。
而要演奏出巴乌的韵味,就需要熟知巴乌本身特有的音色、技巧和演奏方法,并去努力了解巴乌流行地的音乐风格,大家多听相关的音响资料,自然能体味出巴乌独有的韵味来。
打音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应用及为广泛,打音符号类似提手旁,打音一般在旋律平行时采用,它可代替舌吐将同度音分开,其演奏方法是在相同音之间加奏一个时值及短的低二度,如一到一的进行,我们在两个音之间加奏一个时值及短的低音7.,在听的时候感觉不出来低音7的存在。初学者往往低音7.的速度不够,打音的效果出不来,显得笨拙、迟钝,所以打音的速度要快,手指要有力而富有弹性。打音可以在不断气的情况下,使同度音断开,而吐音断音时气也断了,所以,打音的断音效果相比吐音的断音效果打音可使音乐有延绵之感可以做到似断非断,音断意绵,而吐音断音可以干净有力,特别是硬吐,当软吐时断音效果与打音断音效果差不多,故二者断音方法大家可在适当的音乐环境中酌情采用。
下面讲一下叠音,叠音符号类似又字叠音的演奏的打音相反。打音是加奏下方二度音,而叠音是加奏上方二度音或三度音如演奏1到2,我们在中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3音,如演奏1到3,我们在中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5,叠音也可将同度音断开。叠音主要是为旋律加花,使音乐更具特色,更具动感,有锦上添花之感。
叠音的采用非常灵活,可根据乐曲风格或自生对音乐的感觉酌情采用。而69岁的吴文昭大妈也是吹奏葫芦丝晨练的受益者。她说,自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疼痛等多种老年疾病,为此,以前几乎不怎么出门。“现在不一样了,每天早晨吹奏葫芦丝晨练,不但练习了肺活量,锻炼了身体,再加上有悦耳的音乐怡情养性,精神气色好不说,连那些老毛病也不‘上门’烦我了。”
马迪问答录
许多曾经在竹笛演奏及教学领域中流行的规则,就像原始部落的禁忌一样,通过许多人的口耳相传而扭曲走样,有些大道理似乎已成定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新。在社会实践中,经常涌现出新的方法和技巧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规则不变才是不正常。规则都是人制定的,是人就会犯错误,包括作者本人。
在我的演奏和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见许多与传统演奏理念相反的现象,为此我进行了许多尝试性探索,逐渐搞清楚了许多原理。其实,有的理念原本是对的,只是表述没到位,从而引起后人的误解。有的理念是以讹传讹,则必须纠正。还有的科学理念则很少被提及过。文章里部分“新理念”是我在长期演奏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点体会,希望能激发大家进一步对笛子艺术的讨论,使中国竹笛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大道上。
一、吹奏时喉咙的状态及感觉是?
我们要用半打呵欠的感觉去使咽腔张开,畅通的气息通道必定会使空气自然涌进身体,其过程也没有任何杂音,吸气时有杂音即说明喉咙没有彻底打开。真正打开喉咙通道的正确现象和生理感觉是:口腔里有倒吸冷气的感觉,喉结会沉下去,下颚也会同时掉下,舌面也会沉下,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不论吸气还是出气,喉结始终是稳定在下面的,也就是说“怎样吸气就怎样呼气”,这很重要!很多初学着吸气时喉结还能沉下,一旦向外呼气时喉节便不由自主的上移了,其结果是喉咙通道变狭窄继而造成肌肉紧张最后导致气流不畅。练习方法,我们可以用一只手持笛,另一只手摸着自己的喉结去吹笛子,在气息一进一出的同时保持自己的喉结在低位稳定不变。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用半打呵欠的感觉去呼吸,这时喉咙的状态是松弛而张开的,如果用全打呵欠的感觉去呼吸,喉咙此时是紧张而有压力的。
二、吹奏时横膈膜的状态及感觉是?
有的老师说吸气时横膈膜应该回缩,有的老师却要求吸气时横膈膜外撑,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呢?我的经验是不要管它,因为它并非是独立的个体,就像你的双腿一样,它们会跟着主人到处乱跑的。最自然放松的呼吸是最理想的,你在平视窗外景时,总不会提高肩膀缩紧肚皮吧?用同样的站立方式面对乐谱,提起手臂,正常的自然呼吸吧,你只需注意肩膀与腹部放松的程度即可。
三、吹奏时必须站着练习,不可以坐下?
经常会看见学生长时间站着练习吹笛子,这种现象是代表“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和“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但苦行僧理论不是永远行得通的,你应该采用最舒服的方法去练习。假如你能坐下练习吹奏,偶尔会发现自己的音色稍微会不一样了,如果你再能躺下吹奏练习的话,甚至感觉到声音会更好。
四、吹奏低、中、高音区时风门的大小和气息的角度有变化吗?
在快速的音符进行时,根本就没时间完成不断变化的嘴部体操动作。我们应该在一个低位而稳定的下颚平台上,用一种风门状态和一个最佳气息角度去完成音符在各个音区的上串下跳。良好、稳定和有弹性的嘴型位置适用于吹奏所有音域,一旦找到最佳进气位置及角度,就不需要不停的变换,你一定可以一步一步练出笛子音域里的所有漂亮音符。我们只需透过变换气流速度、重心移动,即可轻松驾驭所有音区里的小蝌蚪。风门大小和气息角度变化只是随力度的变化[强弱]而同时变化。
五、吹奏时为何要采用打呵欠的口腔状态?
当你精神紧张时,喉咙会紧绷,声音也会走样。而不良的姿势,例如提高肩膀,也会造成同样结果。如何补救这种状态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打呵欠的过程吧。这是一种不自主的生理反应动作,肩膀下垂,喉咙张开,耳内发出“怦”的声音,之后,你会觉得顿然舒畅,同时,腹部活动会使肺部完整的充气。
打呵欠是身体语言,告诉我们应该放松,抛开烦恼,上床睡觉。打呵欠时你是在无意识的吸气,出气时你要有意识保持呵欠状,这就是我们演奏笛子时需要的呼吸状态[口腔]。假如你能够在吹奏时打开喉咙,声音会更宽广。享受打呵欠的乐趣,它可以帮助你了解呼吸的动作。当你在练习时,试着鼻腔打开,感觉好像要把耳朵往外拉。
六、气震音是如何吹出来的?
有人说是靠腹部震出来的,还有人说是靠喉部颤出来的,那么到底震源在那里呢?我个人认为,气震音是靠演奏意识而产生的,就像你大笑时绝不会先考虑腹部如何动作。气震音的前提是喉部必须畅通,腹部一定要放松,然后你用演奏意识引导气震音的频率。腹部和喉部的动作不一定产生气震音,气震音则会带动腹部和喉腔自然运动。所以,我们练习气震音时,不要考虑的太多,尽量简而易之,只需想到以下几点:放松身体,打开口腔,用意识使气流在“缓--急--缓--急--缓--急--缓--急……”的轨道上进行练习,开始频率一定要放慢,振幅要大,在节拍里进行,熟练后可随心所欲。
既然它不是来自腹部和喉部,想必是来自两者之间的其他部位。会不会是来自你的内心?照着能让你的气息震动起来的感觉去做吧,多想想和模仿歌唱时声音波动的感觉。
七、吹奏时必须采用立正的姿势,并抬头挺胸吗?
这到底是啥姿势?是三军仪仗队吗?立正全身会僵硬,挺胸肩膀会提起,抬头下颚也会上移,想想,这样的状态能放松吗?我们应该采取等公交车时的站立姿势 ,不要无精打采,要像有教养的人一样, 自然平视马路对面的广告牌,这时你会挺胸抬头吗?
八、初学笛子必须先练长音吗?
有两根金属条供你选择,一是寸长的金条,另一是尺长的铁条,一般人肯定会选择金条,这说明质量是人们首位习惯选择,而不是量度。小孩子初学笛子,气息、声音都还没找到正确的位置,你让他拉长音,可想质量能好吗?因为气息不够长,所以就憋着吹,结果练出没有质量可言的长音 ,更可怕的是久而久之变的积习难改,那就是气息不通。我们宁可要一个震动充分的短音符,也不要一个毫无光彩的扁长音。初学时,气不够就换气,千万不要憋出一个长音。你和自己过意不去,就是和你的听众过意不去。当好的音头和声音固定下来后,再进一步将你金子般的声音扯长。
九、不同老师有不同的吹奏方法,如何鉴别学习?
西方人用刀子、叉子吃饭,东方人用筷子吃饭,还有人用手抓,都合理,只是习惯不同。不同的老师方法也各异,每个演奏家也有不同的演奏习惯,如何去鉴别学习呢?我的经验是,以“三项基本原则”来检验不同的演奏方法:1、演奏是否最轻松?2、气息是否最畅通?3、声音是否最震动?符合以上标准的方法就是值得你学习的对象。
十、吹奏时脸颊会随气震音起伏,正常吗?
几乎所有笛子教科书都反对这种现象,认为这是鼓腮现象,要坚决制止。是的,鼓腮会使风门失去控制,所以不提倡。可是,在风门没有失去控制的情况下,能使声音更好共鸣的任何方法,都应该允许使用。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而发展的,没有绝对和一成不变的,不要为方法而练习方法,要为声音而寻找方法。不要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你,声音的好坏能证明一切。当你吹奏气震音时,脸颊紧缩很正常,脸颊微鼓也正常,只要声音共鸣好,不择手段。
有一竹笛演奏家偶遇世界顶级长笛大师, 欣赏完大师演奏后困惑不解, 提问“您吹奏时为何要鼓腮?这种方法对吗”? 大师反问:“你认为我吹出的声音漂亮吗”?提问者回:“是我所听过的最好的长笛音色”。大师:“那我就不用回答你的问题了”。
十一、长音的音头必须用舌头点出来吗?
最初的练习阶段,讲究气到音到,而不是舌到音到,绝对不能启动舌头来参与气息的运行,那样发出音头是挤出来的,音色扁、气声大。舌头应沉下,舌尖放在下牙上面并与下内唇连接起来,舌面形成凹状气息通道,这就是我们吹奏时所要的标准舌头位置。舌头位置找好了,然后用你柔软的腹部将气息轻松送出,此时音头会很舒服的软着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舌头的位置及形态稳定了,气息通畅了,这时再根据需要,用你的舌尖肆意潇洒吧。
十二、吹笛子一定要练嘴劲吗?
自然松弛的嘴巴可以让演奏着随心所欲的调整音色和变换音量。肌肉紧张的嘴巴吹出来的声音张力不大、音色也没变化,而且极易疲劳。练习时,根本就不要去考虑嘴巴的控制,尽量忘掉它的存在,就像说话和吃饭时从不会去想嘴巴的动作如何一样。用嘴巴控制气息,就会忘掉腹部的存在;学会腹部的运用,就会彻底解放嘴巴。永远记住:笛声是靠气息产生的,气息的控制在腹部,嘴巴仅仅是气息通道而已。
十三、由强渐弱时,如何不让音高掉下去?
我们吹奏笛子时的口腔状态就像一个漏斗,膛大口小。由强渐弱时,咽腔状态的大小几乎不变,只是风门和气息随强弱而产生变化。那么,如何在强与弱转换时保持咽腔大小的不变呢?我的经验是,不管强弱如何变化,你的喉结始终在低位保持稳定即可(一般弱奏时喉结易上移,从而造成咽腔通道狭窄,气息变少故音高下掉)。
例: 我们的风门就像水龙头,气流犹如水流,咽腔通道好比水管。
1、水流放大时:水龙头是拧大的,水向外流的多,水管的粗细不变。
音量渐强时:风门是放大的、 气息输出的多。咽腔的大小不变。
2、水流变小时:水龙头是拧小的,水向外流的少,水管的粗细不变。
音量渐弱时: 风门是缩小的 ,气息输出的少,咽腔的大小不变。
试试稳定住你低位的喉结吧,你会感觉弱奏会变的如此轻而易举,事半功倍。 十四, 演出前的试吹
我登台独奏前,一定是在后台休息室一个角落,面壁轻声吹笛,轻到只有自己能听到
和感觉到的音量。
轻吹的好处:
1,会让你的身心放松。
2,因为气息很少,所以唇与吹孔的角度必须很精确才能找到发音共鸣点。
3,因为气息很少,所以喉咙必须要很畅通,气息才能丝丝入笛。
如果大声吹:
1,全身因为使劲而紧张。 2,因为气息的覆盖面很宽,所以笛子很容易吹响,故忽略了吹气角度的 寻找,音色能得到保证吗?
3,气流越急,喉部越容易紧张,气息道路还能畅通吗?
平常训练,一定要先放开声音练习,先不管音色好坏,声音能放开就证明你的气息畅通了,这一点很重要!大家具可以改成小家具,小家具不能改成大家具;放开的声音很容易收小,紧的声音却很难放开!所以我们平时训练时一定要先把笛子吹响,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追求声音的质量。最终目的是:放的开、收的住[声音]! 、如何寻求口腔打开的感觉?
找一个空水瓶子,用适当的气息角度去吹响它。吹的过程会感觉到:口腔肌肉越松弛里面的空间就越大,气息经过宽阔的口腔时必然变的很缓,很缓的气流恰恰是我们吹瓶子所需要的。换句话说:用松的风门、撑开的口腔、缓缓的气流去吹瓶子的,会很容易使瓶子共鸣起来;用紧的风门、狭窄的口腔、挤出的气流去吹瓶子效果如何?试试就会明白。能使瓶子共鸣起来就证明口腔打开到位。吹响瓶子意味着找到了口腔里的正确感觉,而这种口腔感觉正是吹笛子所需要的感觉。真正吹笛子时只需缩小风门即可。
2、如何使气息的流速变缓?
气缓音秀,气急音噪。在保持气息流动的同时又如何使气流变缓呢?而且风门不能挡气、喉咙不能卡气、气息通道始终要通畅无阻。高山流水,飞流直下,如果在山腰的地方造个池塘,水流经过池塘时流速就会迅速变缓。打开的口腔犹如池塘,气息经过开阔的口腔必然会自然变缓,缓和的气流必然会产生圆润的声音。
3、口腔的作用
口腔内空间增大,气流由此得到缓冲和蓄势。缓和的气流减轻了对风门的冲击力,风门状态没被破坏,漏气现象也就得以消失。所以说,风门漏气不是嘴唇控制不够,是气息的流速过快而不得已的举措。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口腔犹如一个能调节气息流速的气泵,风门只是气息经过的通道而已。学会利用口腔调节气息,将会使你的演奏更加轻松,事半功倍。
一、涵胸拔背:
涵胸是胸部向内微凹,使横膈膜下降,以为气沉丹田之助。拔背是背部向外微凸,使脊柱垂直,力发于背,阅者不可误会如此姿势,会影响肺部发育或呼吸,若然,恐是过犹不及之误,此姿势如同僧侣合十,复放下双手时之姿势无异,纯任自然,安舒毫不勉强。
二、沉肩坠肘:
肩不沉,则胸廓以上皆受束缚,气向上逆,肘不坠,手腕亦不能垂之,而双手指亦失去灵活,尤要者,欲求其松,非沉肩坠肘不为功也。
三、纯以意行:
气沉丹田最忌用力,须以意贯之,意到气到,气到音到。意不停则气不停,意一断,则气既不动,日久自能养成一种想象力,所谓:以心行气,以气发音。此为吾人心理支配生理之妙用。
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清楚认识到,选苗子最重要。找到极有音乐天赋的孩子等于成功一半。另一半是要有好的老师引导,两者缺一不可。教学生要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掌握正确的气息运用,培养确立良好的音准、节奏概念。第二阶段:练习掌握常用演奏技巧。第三阶段:熟悉掌握各种不同风格的独奏曲。第四阶段: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独到处理及深刻表现。成功的演奏家=天赋+方法+刻苦+机遇。
唱与吹
如果你的演奏技术基本掌握,但乐曲风格演奏不到位怎么办?我的经验是:1、多次反复听音响资料。2、视唱乐谱多模仿。会唱心中才有数,唱的好才能吹的像。模仿是最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模仿首先就是多听,其次是吟唱,最后才是演奏。演奏的过程不是在简单的完成乐谱,真正意义上的演奏是用乐器唱出你内心的感受。唱比吹更重要!
点到即可
音头:吹笛子首先要练发音,吹好第一声很重要。好的音头不是嘴挤出来的,更不是舌头吐出来的,而是用腹部点出来的。嘴挤出的声音是扁的,舌吐出来的声音是僵的,腹点出的声音是通的。内行是听你气息通不通,外行则听的是你气足不足。
长音 :把好的音头延续下去就是好的长音。
技巧:熟能生巧,天道酬勤。
乐曲:多听多唱,必能悟道。
无 题
大学不是有大楼而叫大学,大学是因为有大师才叫大学。
名利双收,名在前利在后。有名才有利,有利不一定有名。
教授不一定是演奏家,演奏家可以成为教授。
音乐家包括演奏家,演奏家不一定是音乐家。
好的老师必然有好的学生,好的学生不一定有好的老师。
智者化复杂为简单,乃大智若愚也;庸者把简单复杂化,乃故弄玄虚也。
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形体艺术,哲学是思维艺术,相声是语言艺术,小说是文字艺术,电影是综合艺术。
偷
每一位演奏家身上都具备他自身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学习,进而充实完善自己。永远以欣赏的态度去观察周围的同行,而不是横挑鼻子竖挑眼。陆春龄的传神表演,赵松庭的科学严谨,刘管乐的巧夺天工,冯子存的乡土气息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晚辈最需要具备的闪光点就是-----偷!学艺术要靠主动“偷,而不是被动的被老师“灌”。
仿与悟
我的专业老师教我吹笛子和学做人,这是事实。但对我影响最大的确是唱片。我认为,模仿是最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音色可以模仿,力度可以模仿,处理可以模仿,风格可以模仿,惟有方法要靠悟。模仿像了便能悟道。
理想中的笛子
紫竹的自然外形,湘妃竹的色彩斑斓,白竹的圆润音色,尺八的共鸣张力,长笛的精确音准。综合以上因素的笛子就是我理想中的好笛子。
肩松气沉
我的笛子老师元修和教授已经去世了,回想起和他学艺过程记忆犹新。每次上专业课时,首先强调的是“肌肉放松放松再放松!气息沉下沉下再沉下!”当我气息上浮时他总会及时发现,让我注意注意再注意。老师的确见多识广,洞察问题准确而敏锐。但却从没有给我指出一条如何使气息沉下及如何放松的具体可行训练途径。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其实问题简单的再不能简单了:只要你在吸气时能够放松下垂双肩(涵胸),气一定会自然而然的沉下去。
快 乐
人生怎样才能过的快乐?有的人挣了很多钱,但只是挣钱机器而已,但他的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和享受,穷的只剩下钱了;有的人耗尽毕生心血钻研他喜欢的事业,但并没有任何经济效益,最终穷困潦倒一生。我对快乐的诠释:人一生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并靠其谋生,这真是莫大的快乐!
扬长避短
有一位笛子演奏家在舞台上出色的完成了一曲十二平均律的西方名曲。我感觉用六孔中国竹笛完成此作品实属不易。岂料,有位长笛演奏家听后却说音不准。我很清楚,他是用长笛的感觉去要求竹笛的。我也听过西方长笛演奏中国传统乐曲,总感觉缺少中国音乐的韵味。其实,艺术本来就是百花园,牡丹和郁金香都是花。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对方去拼,彼此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现实。各有各的长处,谁也代替不了谁。世界各地的艺术没有高下之别,只有特色之分!
好笛子
笛子没有一根是十全十美的。粗厚料子中低音饱满,但高音相对逊色;细薄料子高音易上,但低音相对震动不充分。真正高低音震动统一的笛子少之又少。我的经验是,梆笛偏重挑选高音的透彻明亮;曲笛偏重挑选低音区的饱满共鸣。我认为:好吹的笛子就是好笛子!好笛子=高音不用劲,明亮;低音不废气,饱满;八度、泛音要准确。
乐器随人
乐器也要培养的。有的演奏者气息不足,导致笛子震动不充分,从而导致部分竹纤维
“冬眠”,时间久了声音也就暗淡了。有的演奏者气息过猛,笛子震动超负荷,从而导致竹纤维结构紊乱,时间长了音色也就散掉了。好的演奏者气息运用均匀适中,笛子震动恰倒好处,音色也就更加圆润水灵。总之,笛子也有灵性,乐器是遇人而安的!
嘴紧医嘴
庸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的老师看见学生嘴很紧,于是就训斥到:“放松,放松!”学生也知道要放松,可松了吹不响了啊!不会用腹部控制气息,就必然用嘴唇控制气息。老师只要教会学生腹式控制气息,嘴唇自然就会解放!我们不能嘴紧医嘴!而应探其根源。主要矛盾解决,次要矛盾便会迎刃而解。
无法无天
有一种毛毛虫,天性喜欢相互追尾而行。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地上放了一个圈,略高于地面,然后把7条毛毛虫搁在宽度为一寸的圈面上,圈外很近距离放有它们最喜欢吃的东西。结果:毛毛虫一个追一个的惯性反复转了七天七夜,最后全部饿死累死,其中居然没有一个去逆向思维,转身一拐就是食品啊!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就是具有思维意识。我们学艺术的和学理科的不一样,不能套公式去解决问题,要用动态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各种现象。我们是要继承前辈的宝贵经验,但更重要的还是发展创新。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法”,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招”。所以说,真正的高手往往是“无法无天”!
先声夺人
找笛子老师一定要找能示范的老师,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是需要亲临感受的,语言有时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例:常听到有的老师要求笛子吹出的声音要“圆”,天知道啥是圆?“圆”是形容词,可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啊!它不是物品,我们怎么可以无中生有的用圆来形容声音呢?初学者肯定不会领悟到“圆”实际含义。如果老师能示范吹出圆润的声音,学生马上就会清楚啥是“圆”的声音,靠模仿老师就能很快找到声音的感觉。这就叫“先声夺人”。
吹笛与健康的话题是广大笛友们都很关心的问题.那么究竟吹笛对身体是否有益呢?我作为一名医生又是一位笛子爱好者,通过长期对这方面的研究和自己的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是:有了正确的姿势和掌握了正确的运气方法.吹笛是非常有益于健康且还能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大家知道吹笛也是一项运动,它能锻炼大脑,舌和手指反应的灵敏性,延缓大脑的衰老,这里特别是正确的运气--丹田呼吸法,效应类似于气功疗法,对慢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副鼻窦炎等有奇特的疗效.本人原患有较严重的上颌窦炎经药物治疗无效,平时易患感冒和经常胸闷,经过一年左右正确的吹笛呼吸锻炼(现在一直坚持),上颌窦炎基本痊愈,平时很少感冒,胃口亦好.那么为何有如此好的疗效呢?这里要讲到的就是吹笛过程所采用的丹田呼吸法.此种呼吸要求膈肌上下有节律的深舒展运动,配合喉部的放松和口腔的打开,在体内形成一条宽畅的气道,正确的吹笛运气使气流很有节律的进出于此气道,这一过程使胸腔的负压(唧筒效应)增强,增加了回心血量和搏出血量,从而使心脏本身和肺部等脏器的血供得以改善,腹部的脏器也因膈肌的上下运动得到安抚.久而久之会使心,肺,胃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鼻腔,副鼻窦,支气管黏膜也因通气的改善而抑制了细菌(如厌氧菌)的生长,使炎症消退黏膜修复.总之,有关有这方面的事例,如某演奏家举办竹笛训练班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用吹笛治疗心脏疾病等事例媒体也曾报道.朋友,只要你坚持正确的吹笛练习方法,久而久之你的身体会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