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节拍形式

中国传统晋乐的基本节拍形式称为"板眼"。"每一板"和"每一眼"均看作节拍中的"一拍",它们大致上相当于基本乐理中的"强拍"和"弱拍"。在工尺谱中,板和眼的表示方法是在工尺谱字上分别标记"、"和"。"等符号。
工尺谱的板式(即板眼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流水板。这种板式通常运用于速度较快、情绪激昂的音乐,有"快板"、"急板"的意思。其基本特点是"有板无眼",相当于基本乐理中的"一拍子"。
(2)一板一眼。这种板式通常运用于速度适中、音乐简朴的乐曲。其基本特点是"有板有眼",板和眼均匀交替,相当于基本乐理中的"二拍子"。如下例:
例2-75
(3)一板三眼。这种板式通常运用于速度徐缓、音乐抒情且行腔曲杂的乐曲。其基本特点是"有板有眼",板少眼多,相当于基本乐理中的"四拍子"。如下例:
(4)散板与赠板。散板是一种节拍较自由的板式。在工尺谱中散板一般不标记板眼。在演唱演奏中,散板击节通常只用鼓而不用板,故有人把这种板式叫做"有眼无板"。
赠板,又叫"加赠板",是板眼节拍法中重要的一种变化板式,它通常是将一板三眼的音乐在速度上放慢一倍,在记谱时将原来一板三眼的四拍子扩展为"两板六眼"的八拍子。在击节上,除第一拍上击一板外,还在第五拍上增加一板,故名"赠板"。二、现代记谱法简介
现代音乐的记谱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传统记谱法的创新,如音高、时值、力度等的"定量记谱法";另一类则是完全采用新的记谱符号或方式,如框形记谱法、图表谱等。与传统记谱法相比,现代记谱法还未形成一个成熟规范的体系,下面简单介绍一些较为常见的现代记谱法。
1.音高记号
(1)谱号无音高谱号,主要用于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移调乐器的谱号,通过在高音谱号或低音谱号的上下方标记数字来表示升高或降低的音程。
(2)变音记号
微分音是小于半音的音。如将全音等分为四部分,得到1/4音与3/4音,它们是最常见的微分音类型。其标记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传统升降号的基础上加向上或向下的箭头;另一种是对传统升降号本身的变化。如下例:
此例中采用的是第一种标记体系:其中第一个音是将C音升高1/4音;第二个音是将C音还原至比本位音高1/4音;第三个音是将D音降低3/4音。这三个音实为等音,它们的音高相同,只是记谱不同。
1/4音与3/4音的第二种记谱体系是由意大利作曲家Giuseppe Tartini发明的,他将升记号演变成如下形式以表示升高1/4音与3/4音。
(3)无固定音高的音
在五线谱中,无固定音高的音的符头常用×形符头表示,此外也可用菱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表示。一般情况而言,菱形符头用于表示泛音;交叉形符头表示噪音;方形、三角形、十字形符头则用于现代音乐中的某些特殊发音。
(4)音簇
音簇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小于三度音程的音构成的不协和音群,也叫音丛、音块。音簇是由美国作曲家Henry Cowe11首先创用的。在钢琴上弹奏音簇时,对于超过八度以上的音簇,可用身体其他部位,如手掌的侧面、拳头、前臂,甚至借助其他工具来弹奏。音簇记谱的常用符号之一是黑色方框。
方框的高度为音簇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
2.时值记号
(1)音符
符头的大小可表示单个音符时值的长短,符头越大时值越长,符头越小时值越短。但符头大小所表示的时值长短并无精确的时值。
长时间无确定节拍的延长某个音符,既可通过从符头延伸出一条水平直线来表示,也可采用延伸符尾的方式。音符时值的长短由延伸出的水平线的长短决定。
音群的快慢变化可通过符尾的疏密变化表示。一般而言,符尾由密变疏表示渐快,反之则渐慢,有时还伴随着符尾的上升和下降。
例2-86谭盾《鬼戏》
(2)拍号
频繁地变换拍号,甚至无拍号记谱,是20世纪音乐节拍节奏的特征之一。小节内临时的理音记号替代了传统小节线的作用,而小节线的保留仅仅只是明示节奏单元或者变音记号作用的完结。如下例:
例2-87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
不同声部采用不同的拍号,叫做复合节拍。复合节拍体现出节拍的纵向对位,造成茱同亩探强喜的布措甫冲枣.县弼I代节拍复杂化的常用手法。如下例:
如果不同声部采用相同的拍号,也可通过使用临时强音记号、运用连线改变节奏组合等方法,获得节拍对位的效果。如下例:
例2--89朱践耳《黔岭素描》
上例中,虽然以小节为单位,两个声部的拍子均为4/4拍,但是按强音记号标示的强弱规律,上声部的拍子实为3/8拍,下声部的拍子实为2/4拍。
分享 :
限时免费
立即开启线上经营